今日英国新闻 > 新闻 > 物流界的“剑走偏锋”“一意孤行”的刘强东

物流界的“剑走偏锋”“一意孤行”的刘强东

本篇文章1470字,读完约4分钟

 在中国快递业无声萌芽的1998年,从人民大学毕业两年的刘强东拿着在外企打工攒下的12万元,在中关村租了一个摊位,成立了“京东多媒体”,卖起了刻录机和光盘,正式开启了创业生涯。

 乘着互联网的东风,刘强东在随后的20年里迅速崛起,从10岁以前没有见过电灯,到成为身价600多亿的电商巨头。在中国电商界他被誉为“打不死的小强”,铁腕、霸气甚至有些自负。而他最难又打得最漂亮的一战,就跟快递有关。

 在刘强东刚刚涉足电商的年代,快递业还处于野蛮生长时期,刘强东本应该像其他电商一样,对快递即便有些不满,也只能一边骂一边依赖,可这位白手起家的老板身上的倔强却让他剑走偏锋,在身轻的电商内部打造出一个差点把京东拖垮的“重资产”——京东物流。并在多年后口出狂言:长期来看,只有京东和顺丰会成为两大巨头,而剩下的物流公司会高度依赖平台,成为搬砖头、打酱油者,获得微薄利润。

 

 这份狂妄来自哪里?要从奠定刘强东成功的三次力排众议说起。第一次是2004年,在实体商业如火如荼的时候,他决定关掉给他带来“第一桶金”的实体店铺,转而专做电商。

 第二次是2007年,在大家刚刚习惯在网上买电子产品的时候,将京东扩充成全品类电商向真正的大型企业进军。第三次也是2007年,在投资人的质疑中,他提出了10亿美元的预算,计划打造京东自己的仓储物流体系。

 如果说前两次打造了京东商厦,那么第三次则构筑了极高的竞争门槛,虽然让京东常年亏损,但也成为其在随后的互联网大潮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。

 现在看这个问题你会觉得顺理成章,可是如果把时间轴拉回到下决定的那一刻,你会意识到他遇到的这个问题有多难:10亿美元已经很多了,可是就算给你100亿,就能马上打造一个顺丰吗?没人有这个能力,因为除了钱,做快递还需要几十万人支撑,从招组队到管理培训到渠道下沉再到最终铺成一张高效的网,就算每个点都不栽眼头,所花费的时间也是无法逾越的门。

 更何况,要想跟电商同行竞争,价格战在所难免,电商的人工、房租、市场、技术四大成本都不能省,再背负物流这个占据50%以上成本的不可承受之重,怎么能赢?几乎所有人都反对,刘强东对赌了自己的股份才得以坚持。然而没有随随便便地成功,一年后,他便付出了代价。所有融资都花完时,恰巧赶上金融危机,没有人愿意掏钱给一个不知何时能盈利的企业。京东面临着倒闭的危险,一个月之间,刘强东愁白了头。

 刘强东如此坚持,来自他对客户体验的极致追求。很多人都不明白,为什么京东可以这么快?客户一旦被“惯坏”,想赶走都难。作为京东的另一条腿,京东物流从服务京东的角度定位,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快递不同的“偏锋”之路。

 传统快递是在路上诞生的,通过线的交织连成了网,而京东物流则是以“仓”为核心,由点向面辐射而成。这两者的本质是“C2C”(个人对个人)和“B2C”的区别。前者的快递员永远不知道下一秒电话来自哪里,发到哪去,所以就连UPS也要有30%的人员冗余成本,而京东这种单向的只送不收的模式,通过信息的优化可以预算未来每个产品的各地销量,在客户下单前,商品已经运到当地的仓库。

 正是这样的运作机制,让刘强东在2010年有底气提出“211限时达”,快递业为之一振。

 

 刘强东就是京东物流的“第一代言人”,连续多年的重要节点时刻,刘强东都会亲自去派送快件。2011年,刘强东再次当上了快递员,并发微博称,“如果转发微博,还能当场认出东哥,50%off(降价)”。

 眼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享受着京东电商带来的便捷与快乐,而这一切正是源自于刘强东的一份坚持,而我们也希望接下来京东与刘强东都越来越好,带给我们更多的便捷和更好的使用体验。

 

 

相关阅读:

泰晤士报本文标题:物流界的“剑走偏锋”“一意孤行”的刘强东    
 地址:http://www.tlfptw.com/xinwen/20210415/2865.html